
重點整理:
1. 這篇文章揭示了大型科技公司如Google、Meta、和Uber對於營收增長的追求,並以幽默有趣的台灣用語揭示了他們的行為對產品的影響,以及市場對這種行為的盲目讚揚
全球資本的怪誕舞蹈
哈囉,各位賢達閒人,你們知道嗎?現代資本主義的舞臺上,正在上演一場世紀大戲。不過,別把它想得太高大上,實際上,這就像是看一場老千賭局,你看到的往往不是真實的一面。這場大戲的主角就是全球各大公司和投資者,他們的舞蹈步調只有一個節奏,那就是"成長"。
成長與業績的迷思
話說回來,"成長"這個詞語到底是怎麼一回事?莫非是企業變得更大更好?誤會大了!其實"成長"只是指企業賺更多的錢,估值越來越高,市場份額持續增加,然後再找出更多方法讓這些東西繼續增加。我們的市場期待,並為之獎勵的,就是這種像是永恆燃燒的資本引擎,同時希望它們在創造股東價值的同時,順便對消費者提供服務。
看看公開市場上的公司,像Google、Meta和Microsoft,他們因為有各種大量投資的業務,即使在困難時期需要大規模裁員,市場也為他們喝彩,因為市場喜愛他們找到了省錢的方法。他們的糟糕規劃、停滯不前的產品、對人力資本的誤用,或者是一般真正創新的缺乏,都沒有受到懲罰,因為數字一直在上升。
講到這裡,各位賢達閒人,你們是不是覺得有點窩火?別擔心,後面還有更精彩的!
酒肉朋友與錢途無量
我們來說說我在去年10月寫的那篇文章,其中講到我怎麼看馬克·祖克柏將會毀掉他的公司。結果股市立刻反應,猛烈地砍了Meta的股價,因為他們瘋狂地燒錢建造一個根本不可能存在的元宇宙。然後祖克柏開除了11,000人,並聲稱2023年將會是"效率之年",股市又立馬以Meta股價的雙位數漲幅回應。
股市似乎忽視了Meta因為GDPR違規收到的4.1億美元罰款,以及現在歐洲用戶將需要主動選擇分享他們的數據,這對他們來說可是大事。考慮到只有約25%的iOS用戶選擇允許應用程式追蹤,以及他們的商業模式與將客戶數據轉化為廣告目標遙測密切相關,這可不是什麼好消息。
數字上升的背後
讓我們把事實講清楚:Meta的核心廣告模式大部分都在依賴一些很可能在未來十年內因法律(或甚至是技術,考慮到蘋果的應用程式追蹤透明度、Alphabet的第三方追蹤Cookie的退出,以及Chromium項目計劃封鎖非Cookie指紋技術)而變得不可能做的事情。他們的其他產品根本就不賺錢。他們的CEO的賺錢大計已經讓他們損失了數十億美元,而且可能還會繼續損失一段時間。但Meta仍然受到熱愛,因為數字在上升。
接著我們再談談Google,他們的主打產品-搜索,已經從一個信息查找的地方,變成了一個越來越多的由SEO優化的垃圾信息充斥的迷宮。
原來的尋寶地變成了迷宮

去年Charlie Warzel就這麼說過:“Google搜索,許多人認為是現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已經死了或者正在垂死。” 我們現在要有效地找到所需要的信息,就得像找遊戲裡的秘密通道一樣,在搜索中加上“你在找的東西+Reddit”才能找到可靠的答案。儘管Google花了數十年的時間試圖提高原始結果的質量,但只要知道如何編寫對算法友好的標題的人,Google就很容易被操縱。
不是你找到Google,而是Google找到你

如果你沒有找到和Google搜索談判的方法,你就會被提供一個由Google的算法提供的,基於他們為了優先排列這些內容而支付了多少錢,或者公司如何讓內容在搜索中排名更高的碎片化內容。Google已經不再提供“最好的”結果或答案給你的問題,他們提供的是他們認為對Google最有利或最有利可圖的答案。
Google搜索提供了一個“免費”的服務,但代價是一個被追求利益的實體腐敗的信息來源,試圖操縱你給予付款給他們付款的追求利益的實體。最終的結果是一個完全糟糕的產品。“Google一下”現在成了一種痛苦的體驗,經常導致你看到的是通用的搜索引擎優化內容,但卻並未實際回答你的問題。
隨便Google,結果悲劇
Google的超級優化推動也導致它根據它*認為*人們的意思,而不是他們實際說的,提供結果。這讓人沮喪,不安和煩躁。這可能每天影響到數億人,但Google不需要改變任何事情,因為街頭喜歡他們找到了更創新的方法從石頭裡榨取血液。
結局:真相只有一個,醒醒吧你沒有在夢中
這就是我們所處的環境,無論是Google還是Meta,都是把重心放在了營收的增長上,即使這樣做的代價是破壞自己的整個遺產。現在,他們一邊破壞產品,一邊宣布推出新的"競爭產品"來修復自己的錯誤,好像這就是創新一樣。
然而,真相是:市場並不重視創新、可持續增長或穩定、有利可圖的企業。因此,很多公司的營運目標並不是要建立一個“好的”企業,而是要建立一個在投資人——無論是私人投資者還是公眾投資者——眼中被視為“好”的企業。
醒醒吧,你沒有在夢中
儘管如此,像Uber這樣的公司理應不存在。Uber從未從其業務中獲利。他們上一季度的淨虧損為121億美元,然而街頭卻因為他們“毛收入年增長19%”而對該公司大加讚揚,無視於他們的業務大部分依賴於政府不實行合理的勞動法律,這種騙局最終將結束,並且確實,在像英國這樣的地區已經結束了。
然而,寫這篇文章的時候,Uber的股價上漲了5%。現在,我們必須問自己一個問題:我們是否滿足於市場的這種行為,還是我們應該採取行動,改變這個情況?如果你對這個問題的答案還不確定,我只想說一句:覺醒吧,朋友們。醒醒吧,你沒有在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