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點整理:
1.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深入探討人工智慧在教育領域的潛力與挑戰,並透過對現代教育的批判性思考,提出不一樣的觀點
2. 讓我們一起揭開教育科技的面紗,發掘教育真正的價值
2. 讓我們一起揭開教育科技的面紗,發掘教育真正的價值
科技時代,教育成為走鐘狗屎
嘿,各位辣台派朋友,好嗎?先給大家報個平安,我還活著,我在!今天我們要聊聊那些把科技視為解救教育危機萬能藥的人。是啦,你沒聽錯,就是那些大肚能容,將AI當做飛天膠囊,可以帶我們去未來世界的人。但是等等,我們先停下來思考一下,這種看法真的有那麼神奇嗎?還是我們只是被一些狂熱的鼓吹聲所淹沒,自己也跟著亂了節奏,以為AI就是我們的新世紀魔法師?
是不是有點沒頭沒腦的?沒關係,就讓我們一點一點地拆解這個問題。首先,我要強調的是,每個人都有他們的強項和貢獻。即使我們每個人都有弱點,我們也應該獲得平等的權利、尊重和尊嚴。然而,並非所有人都有在21世紀資本主義下被獎勵的學術能力。我的觀點一直是,我們應該擴大我們對人類價值的定義,並塑造一個每個人都能根據他們的優勢得以發揮的社會,而不是持續強迫人們適應那些不合身的框架。我們生活的時代要麼能經濟上回報你的智力優勢,要麼不能,而依賴這種機運並不是建構經濟的理智方式。我曾寫過一本書,你可以找來看看。
AI,救世主還是虛張聲勢?
現在,我們的話題要轉到"人工智能將解決我們的教育危機"這個觀點上來。為什麼會有這種說法呢?主要有三個原因。首先,主流媒體深陷在教育的官方教條中,堅持認為我們有教育危機,所以必定有可以解決的政策。聽起來有點像狗尾巴搖狗,我們談論教育的方式就是這樣。其次,現在有許多新的教育科技初創公司,他們利用人工智能的狂熱來攬錢。最後,這兩個群體(主流媒體或初創公司)都沒有接觸到教育研究的紀錄。所以你看到的是一群輕信的媒體人,他們迫切希望聽到這次革命性的教育承諾將成真,而那些過去一再失敗的情況不會再次發生。這些媒體人與一群善於利用不實技術騙取政府資金的機會主義者就像是水火不相容,比如洛杉磯學區花費超過十億美元購買的iPad對學生的學習成效沒有任何改變。
你可能會問,這種看法有何問題?問題就在於,這種思維將教育視為可以"修正"的問題,這需要去除一個人類過程中的人性部分,這是無法理解的。舉例來說,Duolingo的創始人Luis van Ahn被一位過於輕信的記者報導,他認為AI可以教導貧窮的危地馬拉人。教育媒體的極度樂觀偏見充斥其中;《紐約客》的報導將Duolingo教導危地馬拉的貧窮人民與免費發放平板電腦作為教育事業相比較,但忽視了我們社會中的真實困境。
教育科技真的有用嗎?

《紐約客》的文章也提到了一些可以壓抑一個國家的教育表現的社會問題,比如在van Ahn的故鄉危地馬拉。如果你把Duolingo放在每個危地馬拉人的手中,那你仍然有一個被貧窮、不穩定以及美國背後的暴行持續影響的國家。van Ahn如何認為Duolingo可以改變這一點?他可能也不確定。但那麼為什麼他還這麼確信他的軟體能在惡劣的環境條件下教育人們,而且質量非常高呢?如果這是不可能的話那又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