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點整理:
1. 從酒館的醉聊到產業的現實,我們將探討台灣在全球太陽能競賽中的角色
2. 面對中國的競爭優勢,我們是否能找到自己的發展道路?創新的製造模式是否能為台灣帶來突破?在這場激烈的太陽能競賽中,台灣能否握住轉機?
2. 面對中國的競爭優勢,我們是否能找到自己的發展道路?創新的製造模式是否能為台灣帶來突破?在這場激烈的太陽能競賽中,台灣能否握住轉機?
開頭
「老闆,今日份的晨報上頭的新聞您看了沒?關於太陽能的那篇!」一進辦公室,小張就拿著報紙向我熱血沸騰地問著。
「我剛吃著豆漿油條呢,你就給我塞這堆太陽能的事情。」我眯起眼,口中的油條還沒嚼完就被他的熱情給燙到。「好好好,我看看。」
啊,這…瞧這篇報導所述,過去十到十五年來,中國已經形成了自己的光伏公司集群,就像一個大體積的晶片廠,裡頭各個角色都在同一個頻道上合唱。他們在成本和技術指標上一致,設備、材料和基於矽的製造(跨越整個價值鏈)之間的技術交流和IP共享,幾乎建立了一個巨大的上游矽基引擎,模塊供應商可以利用這個引擎,將品牌產品賣到國外。
我閉上報紙,思索著這些文字背後的含義。「這個狀態讓我想起的是一個...」我停頓了一下,看著眼前這位像是打了雞血的小張,「你知道什麼是晶片廠模型嗎?」
「晶片廠模型啊,我有點印象...」小張抓抓頭,像是在撥動腦海中的記憶。
我點了點頭,然後繼續說道。「你可以把這個被國家推動的類似晶片廠的概念,看作是涵蓋整個多晶矽/晶塊/晶片/電池價值鏈的一個,或者是多晶矽、晶片和電池的互補晶片廠。我覺得它更接近互補晶片廠的比喻,這符合中國上游實體以相對隨意的方式進行晶片和電池的內部/第三方採購的現狀。」
「那這種模式到底好在哪裡?」小張看著我,似乎還是有點疑惑。
我笑了笑,回答他,「你想想看,現在中國的光伏製造業以各種方式表現出來 – 規模經濟、矽技術領導、能夠支持資本密集型產能擴建的能力 – 這些都是晶片廠模型的優勢。現在,在任何西方國家,市場力量使這種光伏景觀變得難以想象,除非有一種出於國家利益的政治動力。」
「哇,那麼厲害!」小張的眼睛瞪得大大的,彷彿在想像中國的光伏業的偉大場景。
「不過別忘了,每種模型都有其局限性,就像晶片廠模型一樣。」我提醒他。

「局限性?晶片廠模型有什麼局限性?」小張好奇地問。
我點頭,「是的。事實上,晶片廠模型在過去幾年已經被深入解剖,幾乎全是從半導體供應鏈的角度看問題。主流的討論已經追蹤了一連串的事件,突顯出沒有國內製造業的國家(尤其是美國)已經變得多麼的脆弱。」
「我說,老大,這跟我們說的光伏有什麼關係?」小張一臉疑惑。
「有啊,有關係。」我指著他,「實際上,全球的太陽能行業也受到了中國多晶矽工廠因爆炸和火災導致的停工的影響,通常會導致全球模組價格因原材料短缺而上升。現在用於矽基製造的多晶矽超過90%是在中國製造的,這一份額(由於新的工廠正在中國建設,但不在新疆省)在未來幾年只會增加。」
「天呀,那不是很危險嗎?」小張的臉色變得嚴肅。
我笑了笑,「是的,這就是我說的局限性。但是,從技術的角度來看,這是無法比擬的。美國的主要問題,當然,是領先的晶片廠倡導者,台積電,位於台灣,並擁有中國無法競爭且迫切需要的西方開發的技術。」
「那美國怎麼辦?」小張看著我,似乎對這個問題很感興趣。
我點頭,「很好的問題。如果台積電不存在,但這種概念仍然被視為像半導體這樣的資本和研發密集型領域繁榮的唯一途徑,那麼現在美國就會建設半導
體和多晶矽工廠。」
「那麼,說了這麼多,老大你的結論是什麼?」小張最後問道。
我深深地吸了口氣,然後慢慢地說,「現在看來,中國在矽基太陽能方面的主導地位恐怕很難拆除了。然而,我們不該放棄。我們應該思考,應該如何讓這個行業健康地發展,讓更多的人受益。我們應該讓這個市場更加公平,讓更多的國家有機會發展自己的產業。我們應該提出更多的創新方案,解決這個問題。」
「總的來說,」我揮揮手,「我們需要做的,是提出一個新的模式,一個可以讓所有國家都參與的模式。這樣,我們才能確保太陽能產業的健康發展,並確保我們的地球有一個更美好的未來。」
小張點點頭,「謝謝你,老大。我明白了。」他站起來,走出了會議室。
我看著他的背影,心中充滿了期待。我們有一個共同的夢想,那就是創造一個更好的未來。我們將一起努力,不斷前行。
我們的旅程,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