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解密之書

科技

未來來臨:AI主持的教堂禮拜服務

撰寫日期:

撰寫作者:

Barbara

標籤:

AI

重點整理:

1. 進入科技與信仰交織的世界,一窺AI如何在德國福斯的聖保羅教堂中主持禮拜

2. 是進步的象徵,還是靈性的消解?讓我們一起探討

科技進步的產物:AI神父?

「嘿,你曾經想過一個機器人站在神壇上唱誦聖詩嗎?」如果你在喝咖啡時,我這麼問你,你可能會笑我是看太多科幻小說。但是,這回可不是開玩笑喔!真有人破天荒的把AI帶進教堂了,而且還是在一場重要的宗教聚會裡。

想象一下,你走進教堂,彌撒服務已經開始,但是在祭壇前的不是人,而是一個屏幕,上面是一個機器人的臉孔。那不是來自科幻小說的場景,這真的在德國的一個小鎮上發生了。

當我們還在為是否要在家裡安裝智能音響爭論時,人工智能已經在德國教堂裡完成了首場公開彌撒。你沒聽錯,一場由機器人主持的彌撒。

AI如何在教堂裡「上工」?

那麼,AI到底是如何進入教堂的呢?事情是這樣的,這是德國福斯特市聖保羅教堂的一項實驗性嘗試。這次實驗的領頭羊是來自維也納大學的神學家與哲學家Jonas Simmerlein,他的靈感來自於OpenAI的聊天機器人ChatGPT。據Jonas Simmerlein介紹,這場40分鐘的彌撒服務裡有大約98%的內容都是由AI產生的。

你可能會覺得,機器人的「演講」一定生硬無感,畢竟他們沒有情緒,對吧?但這就是最特別的地方,AI主持人講述的聖經故事,講解的宗教理念,都讓在場的人眼前一亮。這也讓我們對於科技與信仰的關係,有了全新的認識。

科技與信仰:風花雪月還是異曲同工?

Spirituality

然而,就像世上沒有絕對的黑與白一樣,AI在教堂的實驗,也沒有讓所有人都贊同。儘管許多人對AI的「工作表現」留下深刻印象,但也有一些人,比如叫做Heiderose Schmidt的參加者,覺得這場由AI主持的禮拜服務,缺乏了人類情感的深度,讓人感到不自在。

不論你對於AI進入教堂有何看法,我們都不能否認,這場實驗引發了關於人工智能在靈性領域的可能性的討論。當AI在我們生活的各個角落悄然崛起,我們需要好好思考:科技與靈性,是否能共存?

靈性與科技的交匯點

這場由AI主持的禮拜服務,它將科技與靈性結合,打開了一扇未來的大門,使我們得以一窺AI的可能性。這場實驗提醒我們,我們處於一個科技與人文交織的世界,而我們應該怎麼應對?是拒絕還是接受?或者,我們可以嘗試在科技與靈性之間找到平衡,不論是教堂裡的AI,還是日常生活中的AI,都需要我們持續地檢視與反思。

結論,科技與靈性的交織,並不是絕對的黑白,而是一種可能性的開放。就像AI主持的禮拜,我們需要的不只是驚訝,更需要的是思考,是反思,是對未來的探索與期待。謝謝大家的聆聽,也期待在未來的某一天,我們能在科技與靈性的交界處,見到你的身影。

相關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