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點整理:
1. 疫苗理論?這可不是對抗病毒的,這是對抗假資訊的!Van der Linden的DEPICT框架是真的能保護我們遠離假資訊嗎?還是只是一種心安的糖衣炮彈?來,跟著我們一起來探索真相!
假消息的DNA?!還是咱們被忽悠了?
各位光臨的網友,歡迎來到小弟的部落格!今天咱們要聊的話題熱度不輸天氣,比高雄夏天的太陽還熾熱呢!話說,這年頭,誰還沒遇到過假新聞呢?時不時就冒出來,像是花蓮的地震、南海的颱風一樣預測無法。就連我們的老神在在的「DEPICT」架構都被抓去當成偵測假新聞的DNA!可笑不可笑?大家,今天咱們就來掰開玩味看看。
DEPICT這大魔王,原來是這麼一回事
先跟著小弟我來揭開這DEPICT的神秘面紗。大家不知道有沒有聽過這個架構,它其實是偽裝成分析工具的大魔王。這個魔王它有六個手下,但我們只先談四個,因為後面兩個悠著點再說。首先有名叫"Distortive"的,然後是"Emotive",接下來是"Polarizing",最後是"Conspiracy"。對了,說到這裡,小弟我必須插播一下,這些可都是英文哦!如果有不明白的,可以悄悄問一下旁邊的人,或是跟我們的好朋友Google大神求救。
好啦,言歸正傳。DEPICT架構在偵測假新聞時,這四個手下都得出動。但小弟我得瞪大眼睛才看得清楚,不是說有些訊息就是自然帶有這些特質嗎?怎麼就變成假新聞了?這就像說我們吃了臭豆腐就會臭口,那是當然的嘛!我們不能因此就說臭豆腐不好吃啊!
帶著疑惑的Polarizing與Conspiracy
說起來,這個Polarizing同學,他在DEPICT的定義中是「
試圖把人們從政治中心帶走」的訊息。但我們看看,不是所有的進步運動,像是女權運動、反種族主義運動、原住民權益運動等等,都能這麼被定義嗎?那我們難道就能說這些運動都是假的?這就像說我們的珍珠奶茶太甜,就不能喝了一樣,有點扯吧!
還有那個Conspiracy呢,也就是我們所謂的陰謀論,說實在的,這可不一定就是假的呀!就像那些教會的丑聞,或者說是政府對伊拉克的不實宣傳,這些都能算是陰謀論吧!我們不能說有了陰謀論就等於是假新聞,那就像說我們的小籠包裡面有湯就不能吃了一樣,哪有這種道理呢!
DEPICT打開的盲盒,只是隻螃蟹?

咱們拆開這DEPICT盲盒,看起來好像握在手裡的是一個兇猛的獅子,但打開來卻只是隻螃蟹。也就是說,DEPICT架構,真的能抓出假新聞的DNA嗎?還是只是對著牆壁說話,自吹自擂呢?實在是有點像是自導自演的「布袋戲」。
如果說新聞做個櫻桃挑選(Cherry Picking),挑出真實的新聞事件做一番誇張或者歪曲,那麼這DEPICT架構還有辦法識破這個伎倆嗎?或許只是個「空洞包裹」,裡面真空無物,最重要的偵測功能是不是遺失了呢?
讓我們讓疫苗理論派出翻身仗
好啦,別鬧了,我們來講真的。對於DEPICT架構的質疑,可能會讓疫苗理論(inoculation theory)受到沉重打擊。但也許這理論有其他的價值,就是讓大家警覺,提醒我們可能會被人操弄。就好像是咱們台灣的「鹹酥雞」,炸的外皮雖然脆,但裡面的雞肉卻是另一回事,這不是說鹹酥雞就不好吃,只是要提醒我們小心熱嘴。
再說,雖然DEPICT架構在咱們看來像是破船一艘,但說不定實驗證據能證明它的價值呢。像我們吃臭豆腐,咬一口可能很臭,但吃下去就知道味道了。也就是說,我們不能只看到一個方面,要看到全貌才能有真正的了解。
實驗成功,真的等於對抗假新聞的疫苗?

就算實驗表現出色,但是我們不能忘了問一問
,這些實驗成功,真的能防止真實世界中的假新聞嗎?嘿嘿,你們說呢?我們在評價一個假新聞防禦工具時,會有兩種標準:提高偵測假新聞的能力,或者是提高區分可靠與不可靠內容的能力。有點像咱們的牛肉麵,湯頭和牛肉是兩回事,兩者都要好才能叫做一碗好的牛肉麵。
就好比說,有一個人在接受疫苗之前,認為所有的新聞都是真的,但在接受疫苗之後,認為所有的新聞都是假的。那麼,從提高偵測假新聞的角度來看,這個人的能力確實有所提高,但他是否真的學會了如何區分真偽呢?還是只是變得更加懷疑呢?就好像我們對於珍珠奶茶,會因為太甜而不敢喝,但這並不能證明我們對飲料的識別能力提高了。
不過也許這就是遊戲化疫苗(gamified misinformation vaccines)的問題,因為只關注第一個標準,而忽視了第二個標準。就好比我們去買了一台新的冰箱,只看了冷藏室,卻忘了冷凍室,那結果可能就會讓我們失望。
實驗室的玻璃瓶裡的世界
其實,要指出的是,Van der Linden他們的實驗方法,也存在一些「小馬過河」的問題。不是我們看著玻璃瓶裡的魚,就認為整個海洋都是那個樣子。
他們在實驗中確實有使用真實的新聞,但是,這些新聞當時都是眾所皆知的事實,如:特朗普想要在美墨邊境蓋牆、那年要正式脫歐等等。對此,我們可能會搖頭說,他們這是在實驗室裡的玻璃瓶中創造自己的世界。
實驗設計上的漏洞
說實話,他們實驗設計的選擇,真的讓人摸不著頭緒。他們用自己創造的假新聞來當作實驗材料,那麼這就像是在打自己的左臉給右臉看,結果當然會是他們想要的。
說白了,這就像是我們辦個宴會,只請我們自己人來吃,結果評價當然是五星好評。但是真的能反映出菜的水準嗎?也許會有人質疑,我們是不是在「偷雞摸狗」,扮豬吃老虎呢。
這個方法,真的有點像是將實驗者的主觀意識引入了實驗設計中,可能會讓結果變得「太過美好」。
別讓我們的世界只剩下黑與白
結論是,Van der Linden的疫苗理論,雖然一開始看起來有點像是全能的「萬靈丹」,但實際上可能只是一顆「糖衣炮彈」。雖然有些地方可能對我們有幫助,但我們還需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像對待牛肉麵一樣,湯也重要,牛肉也不能少。
也許,我們可以從這裡學到的最重要的一課,就是警覺我們可能被操縱的可能性,並努力學習如何判斷資訊的真偽。我們不能只依賴一種工具,就像我們不能只依賴一種調料來調味,每種調料都有它的價值和作用。
在這個世界,沒有絕對的黑與白,我們需要的是明辨是非的眼睛,才能在這個繽紛的世界中,找到我們的位置。所以,別讓我們的世界只剩下黑與白,讓我們一起來為這個世界添加更多的色彩吧!
希望這篇文章能讓你的眼睛更亮,就像你第一次看到台北101那麼亮。讓我們在面對這個世界時,擁有明亮的眼睛,和充滿智慧的心。